南通素来被赞誉为“纺织之乡”,足见纺织业在南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南通的原始纺织,是与南通最早的人类活动相伴而生的。距今五六千年,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墩文化,是江海文明史上最早的一缕曙光,灿烂的江海文明正是在这里发轫。这里出土的陶纺轮,既表明青墩人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纺织活动,也与其他出土文物和考古成果一起,见证着南通远古的文明。
手工纺织发展到棉纺时代,南通的土布业一度甚为兴盛。明清时期,棉花在通海平原广泛种植。随之,南通的土布业逐步兴起。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营口等地相继开埠,南通土布生产经营开始走向商品化,形成了近代闻名的“关庄布”业及“县庄”“京庄”“杭庄”等各路布业,使通海地区成为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土布产销区,为南通工业化纺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化纺织的兴起和发展,南通走过了“城由纺兴”“市以纺强”的百年历程。20世纪的南通,有两个时期最为辉煌。一个是世纪之初。以张謇为杰出代表的江海儿女,在创造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生动实践中,使南通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造就了南通产业与城市、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上的近代辉煌。另一个则是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南通迅速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城乡经济出现了恢复性的全面增长,1980年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实绩在全国220个城市中名列前茅,成为全国第二个人均工业产值超万元的城市,一跃成为全国的“明星城市”,拉开了第二次辉煌的历史序幕。而这两次辉煌的形成,都是与南通纺织工业的崛起与繁荣密不可分的。
在南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现代纺织产业始终相向而行。随着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传统纺织业的占比相应下降。但令人欣喜的是,南通的这一“世纪产业”在涅槃中追求新生,以智能化、信息化、功能化、生态化为取向的现代纺织产业继续成长壮大,并保持了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发展,已经和必将继续为南通的转型发展、富民工程作出新的贡献。
与南通纺织业发展成就颇有些不相称的是,至今未有一部正式出版、较为全面翔实地记载这些成就的纺织史书。《南通纺织史话》的付梓,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憾。该书紧扣南通纺织发展脉络,选取文史资料70余篇,图片100余幅,鲜活地记录了南通纺织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成就。这些文稿,有的是专家对考古成果的科学解读,有的是学者对档案文献的深入发掘,有的是业者根据亲闻亲历所做的整理。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质朴、内容翔实,对于宣传南通纺织成就、传承南通工业文明、服务南通转型发展、彰显“纺织之乡”这张城市名片的独特魅力,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编纂过程中,本书编者为打造图书精品,精心谋划,多方协调,细致走访,深入调查,征集到了很多颇具价值的文史资料,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以作校核,固然辛苦。而在征集关于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业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的资料时,遇到了诸多的困难。我市一批为纺织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给予了热情支持并积极参与,最终征集到了多篇极具史料价值的文稿,为本书增色不少,尤为可贵。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和培育的一项富有统一战线、政协特点的重要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三亲”特点和“统战”特色,不仅丰富了我国的史志宝库,而且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希望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文史工作者,广泛征集,深入挖掘,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力争使我市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正能量。(序者王德忠为南通市十、十一届政协主席)
Copyright ? 2011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 1024x768
苏ICP备11026107号 你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